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救命技能”课程开课啦!红十字会志愿者助力初一学子解锁急救“超能力”

[日期:2025-10-27]     点击:[]次    


“倘若身边有人突然晕倒,我们第一时间该采取什么措施?”“老师,要是按压时力气不足该怎么办?”“这个手法对小朋友是否也适用?”……

10月24日下午,我校初一年级生物实验室的教室里热闹异常,一堂关于急救知识的培训课程正在进行。来自红十字会的志愿者老师们化身为“安全导师”,携带着模拟假人、教学动画,为同学们展示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等“救命技能”。

理论主讲杨海滨老师抛出一个真实的急救案例:“曾经有个学生晕倒,幸亏旁边的人及时进行了CPR,为医生的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杨老师结合人体模型,一边比划一边讲解,逐步拆解操作要点:“首先要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喊,确认其是否有意识;若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应立即呼叫周围人帮忙拨打120并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接着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双手交叠,将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为5 - 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 - 120次……”

杨海滨老师邀请了一名同学上台,让他双手掐住喉咙、弯腰,模拟“异物卡喉”的状态。“第一步,从背后环抱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让患者弯腰前倾,这样能够打开气道。”杨海滨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站在同学身后进行演示,“双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只手包裹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后挤压,直至异物排出。”每一个动作都放慢了节奏,还特意提醒“挤压位置不能过高,以免伤到肋骨”“力度要适中,既要有效又不能过猛”,在互动中让同学们迅速掌握要领。

“接下来,咱们动手实践一下!”实操主讲王红老师双膝跪地进行示范:“看仔细了,背部挺直,利用身体重量往下压,而非依靠胳膊用力!”她边做边喊着节奏,“1、2、3……30!”随后仰头抬颏、捏鼻吹气,整套动作干净利落。轮到同学们实操时,不少人刚跪下来就有些慌乱:“老师,我按压的位置正确吗?”“我这力度够不够?”王红老师立刻上前,一边扶着学生的手调整位置,一边用手感受按压深度:“手腕伸直,别弯曲!”“再往下一点,对,这样胸廓才能回弹!”刘力萍老师和张堃老师在一旁协助,起初有些同学按压节奏时快时慢,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渐渐找到了感觉。

“青少年是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重要群体,让孩子们从小掌握急救技能,不仅能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杨老师在课后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急救知识成为同学们的“必修课”。而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以后会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做一名“生命安全小卫士”。这堂急救课,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切实可行的“救命本领”,更让大家明白了“黄金4分钟”的珍贵。未来,学校还会推出更多实用的科普课程,让安全知识进驻每个学子的心中,成为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小卫士”!(文/海宇光  图/娜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