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至26日,十六名附中学子走进北京交通大学,在五日科学营中,从学术讲座到实验探秘,从历史回望到团队协作,开启了一场融合知识、实践与精神成长的青春之旅。



开营仪式上,往期活动视频与师生代表发言点燃对大学生活的期待。经济管理学院刘德红教授详解金融体系,系统科学学院贾斌教授以生动比喻和现实数据解析系统思维,让同学们初探专业领域。“榜样的力量”分享会上,四位学长学姐结合学习、支教、入伍及科研经历,诠释热血青春的多元可能。傍晚素质拓展中,十人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在配合中展现才能、结下友谊。


次日,风洞实验室的专业讲解与亲身体验,让同学们直观感受科研装置的奇妙。校史馆里,百年校史的文字与故事,沉淀出名校底蕴。运输设备教学馆的机车构件、AI轨道运维的3D建模、机器人展厅的互动体验,让知识变得具象可感。傍晚话剧《茅以升》中“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传递出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


第三日的物理实验室之行,成为“实践出真知”的生动注脚。电学实验室的电光现象、力学实验室的设备运转,让同学们在操作中搭建通往物理世界的桥梁。午后探访先进轨道交通实验室时,模拟高铁驾驶的体验令大家惊叹不已。
第四日细雨中,北京科技中心的科幻展厅引发现场探索热情,自由活动时同学们如“飞鸟入林”般徜徉科技之海。午后的抗日纪念馆之行则带来沉重感悟:南京大屠杀史实与烈士姓名墙的肃穆,让“勿忘国耻,砥砺前行”的信念愈发清晰。
最后一日,中国铁道博物馆之行让轨道交通知识从抽象变为具象。杨老师梳理铁道发展史与核心技术,招生办段老师结合营期体验做生涯规划指导,为同学们指明方向。

闭营晚会中,各班展演尽显风采,合影定格下难忘瞬间。虽有离别,但“各自努力,顶峰相见”的约定已深深扎根。五日科学营,从科技探索到历史感悟,从实践体验到精神熏陶,附中学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友谊,更在学术启蒙中开阔视野,在历史与榜样中汲取力量。这场科技与青春的相遇,终将成为成长路上的珍贵印记。(文图|陈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