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学校概况媒体报道 → 正文
媒体报道

风华万里化斑斓—写在内蒙古师大附中建校60周年之际

[日期:2015-03-19]     点击:[]次    

“我们的学校是塞上明珠,在北疆大地上闪闪发光……”

“我们是一群民族精英,从草原从青城汇聚一堂……”

这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中的歌词。进入2014下半年,这首由著名词作家火华作词、著名曲作家阿拉腾奥勒作曲的校歌,比平素更多地唱响在内蒙古师大附中的校园里。因为,这所享誉内蒙古自治区的著名中学,迎来了她的60华诞。

60春秋桃李艳,传薪继火向太阳

风雨马兰花开,大雁长空传情。1954年,在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的提议下,内蒙古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即现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这是一所面向全自治区招生的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地区最早建立的全日制民族中学之一。建校两年后,学校迁入现址—呼和浩特市文化教育氛围浓郁的社区腹地—大学西街10号。这里大学聚集,书香馥郁,是典型的文化社区。6年后的1962年,学校凭借突出的办学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口碑,被确定为全区首批11所重点中学之一。从那以后,每一个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基础教育界的荣誉榜上,总会有师大附中的名字:1978年自治区首批恢复的重点中学,1995年全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1996年全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2002年全区首批示范性重点高中……2005年,学校又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称号,并被列入“中国百强中学”!

“多元化”是师大附中一向的办学特点。自创建之初,附中就以“蒙汉合校,双语教学”作为办学形式,学校分为蒙语授课部(当时叫“牧区班”)和汉语授课部两部分。这“两部”一直以来都获得了全区瞩目的成绩,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上世纪90年代,蒙语授课部实施了“三语教学”改革,针对学生特点,同时开设蒙、汉、英3种语言课程,获得极大成功,迅速在全区乃至全国民族学校内推广。在汉语授课部,2003年受内蒙古党委精神文明办委托,学校在原有招生范围基础上,创立了宏志班,面向全区招收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全新的角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拓化了人文时空,也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平台,同时提升了附中自身的办学层次。2008年,学校开办国际教育,为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直通车,填补了自治区公立高中涉外办学的空白。国际部以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富有国际特色的课程体系、先进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教材选用等,迅速成为附中办学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不同特长的学子在此共聚,蒙语、汉语、英语,书声彬彬相融,蒙授、汉授、国际教育,各具特色、和谐统一。为附中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多元化”的校园,也提供了文化碰撞和交汇的条件,进而使学生锻造着视野开阔、胸怀开放、思想活跃、潜力丰厚的素质。

敦品励学人为本,养志创新德当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60年耕耘,附中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更是通过自身不断的思考与特色化的实践,积累了诸多对于高中教育意义不凡的经验。

“人文附中、美丽附中、和谐附中、进取附中”,是内蒙古师大附中多年的追求,更诠释了附中办学的精神内涵,也是对附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校园精神的赞扬。

若以立德树人为标准,附中是有志青年修养人格、历练自我的家园!

教育要注重“今天”,更要面向“明天”。对于高中学生,没有高考,就没有今天。相反,只抓高考,也就不会有明天。正如学校“敦品励学,养志创新”的校训,附中的育人,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蕴含着对学生人格内涵的关怀和对学生发展非短期的关注。

学生人格、道德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在高中阶段是重中之重,理应置于考学之上。因为如果这个阶段只关注学生眼前的升学需求,单纯进行应试训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学生升入大学之后也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掉队。尤其在当下人文精神更需张扬的社会环境中,附中的育人理念就尤显得难能可贵。

附中的学生管理,突出学生的自主和自立。大到学生会换届、运动会组织,小至日常的上操、自习、就餐等等,领导和老师们都会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绝不大包大揽,绝不刻板要求。学生经过3年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综合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此外,附中的管理宽严适度,有些问题宽松有度,有些问题则严而无隙。总之,一切立足学生成长发展,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的地方,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附中传承至今的精神本真,跨越60年,从未移易。有校如此,是教育之幸,学生之福。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附中的另一大亮点。附中学生社团形式多样,有文学社、话剧社、经济社、动漫社、电竞社、模特社、跆拳道社、蒙古文化社等各类社团20多个。这些社团都是在校团委、学生处的领导下由学生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社团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团结志趣相近的同学,发挥各自特长,开展了许多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每年的年底,附中的“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是同学们展现自我的舞台,热情的歌舞、隽永的诗篇,“人文附中”在此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包容学生的个性,树立学生的德行,发展学生的志趣,挖掘学生的优长,这些都正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相契合。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发展潜力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他们形成了独立、乐观、自信、宽容的精神气质,而这也早已成为附中学生独特的气质标志和精神名片。

倘以各类成绩论实力,附中可堪称莘莘学子实现理想、圆梦大学的领地!

建校以来,附中的办学成绩一直跻身呼和浩特市乃至自治区前列,无论是学校高考还是各类竞赛,成绩都十分卓著,多次荣获“呼市高考状元学校”殊荣。近年来,高考升学率保持在100%,重点率整体保持高位,且逐年提高。学校的蒙语授课部,在自治区民族学校中首屈一指,多年来几乎包揽自治区蒙授高考状元。几个实验班的成绩,连年远超汉授高考一本分数线。汉语授课部仅本世纪以来,升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就已达98人,考入国家“985工程”高校的学生人数和保送生人数比例位居全区首位。2008年学校开办国际教育以来,同样捷报频传。截至2014年,已有14名学生入读世界排名前50位的顶尖学府,43名学生进入全球前100位知名院校。学科竞赛方面,学校共获全国理科类竞赛获一等奖60余人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自治区一等奖80余人次,国家级一、二等奖10余人次。学校田径队同样人才辈出,2007年至今,已实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七连冠,多名运动员打破市、区级纪录;校足球、篮球、排球队,在附中的历史上也一直是自治区级的强队,多次荣获自治区比赛冠、亚军。

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的肯定与表彰,清华、北大、哈工大、南开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大学,先后将内蒙古师大附中列为优秀生源基地。足见附中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名校,源自于“成绩硬实力”的英气。

春风不语芳花甸,好雨无声染杏园

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没有什么能比一支出色的教师团队更重要。60年沧桑变化,附中教师“达人事教,善者为师”的职业信念却始终一脉相承。附中教师素来以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学术视野、高雅的道德修养,深得社会各界的由衷认同。这也正是附中长盛而不衰的坚实基源。

作为师大的附属中学和见习实习基地,附中自建校以来,就保有着教师选聘方面的“优先权”。再加上师大附中本身就是有志从教大学毕业生弘业的魅力天地,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附中接纳的毕业生都是各自院系的尖子。他们作为附中几十年来的教学中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附中教师招聘的标准更高了,知名院校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成了入职的主力军。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受益于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附中开始从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教育部直属师范类名校中遴选优秀毕业生,进一步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层次。

师大附中教师团队阵容强大,保有一大批在全区有很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高级教师。学校现有职工290人,其中专职教师263人;教师中正高级教授2人,特级教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9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7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8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6人,自治区级、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8人,教师中博士2人,硕士81人,可谓名师云集。

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实施了“导师制”,采取一对一形式的“传、帮、带”制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和鲜活。每每有年长教师惜别讲坛,就马上会有青年才俊继往而上,薪火相传。形成了老教师担纲把关,中年骨干主挑大梁,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合理梯队和良性循环。班主任团队是附中教师团队中的一大亮点。学校选拔出的班主任老师认真负责,在人格上成为学生表率,身教胜于言教,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的教育引领作用。有些老师对班主任岗位割舍不下,一干就是十几年或几十年。当然,班主任中更多的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年人,他们在附中这片富有创造力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获得着一种充实与幸福。

积极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附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附中历届领导具有尊重老师的优良传统,他们对老师谦和有礼,虚怀纳言,既尊重人格,又包容个性。学校重视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本,让教师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享受教学的快慰。附中老师以高尚的师德教书育人,以满腔的热情研究和实践教学,重视实实在在的“内功修炼”,重视“让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不空求理论,不照搬模式,不强跟风潮,不花拳绣腿,不整齐划一。其效应是一方面百花齐放,风格多样,和而不同。另一方面整体上实力雄厚,教学水平昂然领先。这种老师的课堂,开放而多元,令人感动和向往。

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队伍,是师大附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另一要素。创办学习型学校,提供学习教材,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科研方面,师大附中也一直走在前列。仅最近5年来,在各类教育论文评选中,附中教师就有30余人次获奖,70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级期刊,出版著作10余部。附中的教师,不仅在三尺讲台孜孜传道授业,同时也在挥洒智者的创新,不断用自己的敬业思考,为基础教育奉献着更多的光热!

60年忠诚守望,60年风雨兼程。驻足遐思,我们感动于师大附中在内蒙古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领导下,尽展深厚绵长的文化传统,弘扬炳照草原的育人风范。展望未来,内蒙古师大附中发展的春天,必将从优良的传统中汲取力量与经典,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祝愿内蒙古师大附中桃李芬芳更烂漫,风华万里写斑斓!

本报首席记者 刘少华 通讯员 王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