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动态

“附中人讲附中故事”系列 | 张谊《我与附中排球队的“渊缘”》

[日期:2023-12-26]     点击:[]次    



2003年,包头教育局承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学生排球赛,来参赛的队伍中有一支是我的母校——内蒙古师大附中的男排队,带队教练还是在附中家属院里一起长大的老大哥王云生。看着赛场上那群生龙活虎的中学生运动员们,不由得想起自己几十年前在附中时的排球运动经历。

1971年的春天,我由附中的初中升入了高中,是“文革”复课后师院附中的第二届高中生。附中的老师们对我们这届学生抓得很紧。老师给我们从初中基础补起,各种定理、定义、公式……,老师在黑板上一个一个的写,黑板写满后擦了再写,我们在本上一笔一笔的记,一本写完再换一本。当时老师们的认真程度恨不得把失去的时间全给我们补回来,我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绝不亚于现在的高中学生。当时社会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我们的课余生活显得异常贫乏无味。

2A457

附中获得全市排球赛男、女冠军后合影

开学后不久,约斯拉图老师在家属院内找到了我,由于我们同在附中院内居住,所以对约老师并不陌生。他瘦高的身材,瘦长的脸庞,一说话脸上就带着笑意。我们家属院的小孩子经常看他打篮球和冰球,非常倾慕他在赛场上的精湛球艺。他拉起我的手掌看了看大小,又让我原地跳一跳,做了几个检验协调性的动作,用蒙古族说汉话的特有口音对我说:跟我学打排球好吗?在这之前我从没有见过排球,更无法想象这是一项什么运动,我返回家中后,将约老师的意思告知母亲,并得到了她的肯定答复。这个简单的决定,竟然成为我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命运。

附中的家属院位于校园的中部,东西两排的家属房中间是篮球场地,靠近篮球场的北侧有两块排球土场地,这里就成了我运动生涯的起点,此后的每天早晨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我都是在这里度过,运动使我的课余生活得到充实。虽然从小爱跑爱跳,但正规接受一项运动技术的训练这是平生头一遭。约老师手把手的从传球手形教起,那时是既没有排球的影像资料也没有教学挂图,排球运动在我们的脑海里没有任何直观的形象概念,基本技术发、拦、扣、传、垫,都是约老师对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做示范,我们跟着模仿做动作练习。我和同是附中教工家属子弟的王建华成了附中排球队的首批队员,见证了师院附中排球队初创成立的全过程。

179B2

附中获得全市排球赛男队冠军后合影

20世纪70年代初,呼市地区开展排球运动较好的中学有呼一中、呼十四中、呼铁一中等。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后,约老师就带着我们去这些学校打教学比赛,我们从怯场心慌到成熟老练,从输多赢少到负少胜多,一步步地成长起来,队员们通过长时间的相互磨合达到了配合默契。建队一年多后,师院附中排球队在呼市地区声名鹊起。在1973年的呼和浩特市中学生排球比赛中,附中男、女排球队战胜了所有对手,双双获得冠军。我们也曾几次与内蒙古师院体育系的大学生对垒,虽然他们身高力大弹跳好,但排球是一项隔网竞技运动,我们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配合也经常战胜他们。

1972年,国家体委举办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内蒙古当时没有排球专业队,临时组建了一支由知青(北京、天津来内蒙古插队的排球高手)和在校中学生组成的排球队参赛。通过参加内蒙体委组织的集训选拔,我和同班的关星同学有幸入选这支内蒙古排球队。通过参加全国大赛我们开阔了眼界,知道了省市专业队伍的水平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差距太大了。参赛后又回到附中继续完成高中学业。从杨雨同学的父亲那里得到一个可靠消息:体育院校可从应届高中生里少量招取。恢复高考是没有了希望,自己也就暗暗下了决心,看来只有走体育院校这条道了。

206EF

排球队老队员看望年近80的约斯拉图老师

1973年,通过文化课(政治、语文、数学三门)考试和体育术科测试,天津体育学院从内蒙古自治区共招取了7名应届高中生,其中就有三名是师院附中的学生。我竟然成了附中考取天津体院的三个“幸运儿”之一。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想到当初为丰富课余生活学打排球的决定,竟成了后来改变我一生的择业选择。

附中排球队一直延续了很多年,在市级和区级赛场上取得过不少傲人的战绩,三十多年后我有缘又在内蒙古中学生的排球赛场上与之不期而遇。看到附中年轻人的矫健身影,就像看到了母校的模样,祝愿母校附中永远朝气蓬勃,昂扬向上。

30777

张谊,1955年出生。1968年至1973年,在师院附中度过初中和高中学习阶段,1973年考入天津体育学院。1976年毕业后分配至乌海市一中任体育教师,1981年调入乌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任体育教研员,1983年任乌海市体育中学校长,1991年任乌海市体委群体科科长,1997年被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个人,受国家体委和教育部联合表彰。2000年调入包头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工作,2015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