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径,开展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展示课活动。目前已完成三讲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充满智慧与创新的课堂瞬间。
物理课堂:实验+AI,探索真理的新姿势


朱子睿老师以“实验”为笔,AI为墨,在物理课堂上绘就精彩画卷,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拍手称绝。课堂上,他借助“智能体”,“请”到了亚里士多德和牛顿,让他们分别为同学们讲解自己对“力”的认知,并引导同学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书本等物品,自己动手做了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学生在亲手操作实验、分析原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课后,学生纷纷表示:“原来物理实验还能这样玩!”
地理课堂:互动+AI,玩转地图新体验


地理学科武超博老师将AI技术融入互动教学,让地理课堂“活”了起来!武老师设计的智能填图环节成为课堂亮点——同学们走上讲台,在AI加持的动态PPT上“大展身手”,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武老师用一个可爱的“小机器人”智能体贯穿全课,极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武老师还创造了一个科学家智能体,请他来给同学们描述的“大气受热过程”来纠错。这种“人机对话”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练习的枯燥感,让学生在游戏化的互动中巩固地理知识。有同学兴奋地说:“感觉自己像个‘地理指挥官’,地理学习再也不是难事!”
历史课堂:沉浸+AI,穿越时空学真知


丁老师综合运用了豆包、Hunyuan、deepseek等多种AI工具,将“文生文”、“文生图”、“文生歌”、“图生视频”、“创建智能体”等多种AI形式进行融合,为同学们打造了一个沉浸式、多元化的学习场景。借助AI生成的虚拟历史场景,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紧张的美苏对峙时期,直观地感受冷战的背景与过程。同时,将传统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法”和新兴的“AI智能体”巧妙结合,让学生先后化身为记者、赫鲁晓夫,分别与丘吉尔、肯尼迪进行采访、谈判,感受与分析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代入和理解。此外,利用AI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与AI互动,热烈讨论历史问题,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这三场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展示课,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更优质、更高效的课堂,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期待更多精彩的展示活动,让我们共同见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融合的魅力!(文|丁雨洁 图|樊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