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中国气象局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之一,现址位于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区实验区,始建于1914年9月,称作绥远测候所。

1951年捷克产的测风经纬仪

1959年北京产的闪电计数器
走进档案室,如穿越了时空,古老的仪器设备仿佛在诉说着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上个世纪的气象仪器设备,如古老的测风仪、闪电计数器、气压计等。


有趣的是,我们见到了谍战片里的收讯机,还有算盘。

周站长介绍:以前的气象工作者一边听发报机里的摩斯电码,一边打着算盘珠子,将电文里的数据直接在算盘上计算,通过一系列神操作换算成风速、气压等数据。

周站长向我们展示上世纪六十年代气象站与总参谋部军事气象局之间来往的珍贵资料。
同学们好奇地问,气象资料跟军事有什么关系啊?周找站长说:气象数据对于军事行动至关重要。例如,云层厚度、风速、能见度等数据会影响空中侦察、导弹发射、海上航行和登陆作战的计划与执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军方会将特定的气象数据视为机密,以保护军事行动的安全和成功。

同学手中的是1969年6月20日的军事气象资料图
同学们又问:那有没有气象间谍呢?周站长说气象间谍确实存在。在山里曾经发现过非法搭建的用于天气测量的建筑物,核查后不是我们气象部门建设的。但不必过于担心,我们有巡山员定期巡山,确保我们的气象资料安全。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不受侵犯。同时,我们也应该向身边的人传递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1935年农科职业学校测候所大什台观测场气象站照片

1986年张素琴、郭玉君在值雷达观测班
看着这些档案资料,看着这些照片,同学们仿佛看到了记录员们勤勉工作的画面,他们默默地付出,记录着历史的点滴。
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气象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见证了气象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更多青少年提供了解科学、探索科学的平台。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窗户,也展示了气象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 | 史利杰 图 | 周雪松、张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