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阳光打在身上,我坐在靠窗的第一排,不听课,正翻着自己乱七八糟的草稿本。抬起头,地理老师正站在面前,微笑着对我说:“你怎么在地理课上看数学题呢?”我随手拿了一张写有地理题的草稿纸给老师,告诉她我在好好听课。可是,我不是已经结束高考了吗?我怎么还在高中的课堂?
……
早上醒来,被自己昨晚的梦逗笑了。毕业快一年,还是会时不时梦见那些温暖的日子。因为那些在附中的日子实在太美好,所以还想,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想依偎在母校的怀中。
班级留影
提起附中,我的记忆里就会吹起凉凉的风,初夏的天蓝云白,叶绿心晴。每一天的幸福夜晚会从心里溢出来洒进梦里。
其实我的高中生活,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每一天做的事、每一天的喜怒哀乐都很平凡。可就是这些平凡小事拼凑成的美好时光,是我现在怀念却再得不到的时光。
究竟是一些什么小事呢?让我回忆一下。
是每一个孤单的人慢慢交换内心的过程吗?大家初来乍到,听着陌生的各地蒙古语方言,不敢与新同学交流,默默地想家想爸妈。我还记得和新的伙伴们坐在东巷的面馆里;晚自习靠着墙和同桌传纸条;坐在黑暗的班级里唱着歌;或是在悲伤的雨天捧着热水,坐在宿舍里分享忧伤……那些不经意的瞬间连接我们的心,慢慢让彼此热忱的心靠近。
附中东巷
或许是关于学生会的回忆。刚入学时大家忙着牢记学生会的条条框框。曾凶巴巴训斥我们的学生会的哥哥姐姐,在运动会时抱着保温箱笑脸盈盈,我们骑着向黑叔借的三轮车搬运货物,在零食小摊后面晒着初秋奢侈而温暖的太阳,那是让我觉得很可爱的场景。课间的话题是学生会的某个成员在工作时跟谁出了什么矛盾、哪个班因为什么原因不小心违反了规定而被扣了分数。高一的学弟学妹上岗后还会故意“刁难”他们,虽然感到抱歉,但依然乐在其中。很过分吧!
得到的宠爱也很多。高二那年的妇女节上,班里的“吉祥三宝”给女生们买了糖,大早冲进班里就大喊“妇女节快乐”;炎热的夏天大家也会吃到三宝买来的西瓜;班主任在高考前夕为我们写的一篇文章;美术老师格朝为过生日的同学送来的蛋糕;汉语文老师华哥,还有苏叶老师在儿童节送来的棒棒糖……
班级留影
平凡的悸动也让我难忘。十六岁那年喜欢的人很特别,即使现在想起来心头也会涌上一股暖流。在做广播体操时做转体运动的几秒钟内,目光就能越过几十个人准确投在他的身上。课间操就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变得让人如此愉悦。他是我小心翼翼却又急切的心动,鼓起的勇气,默默的失落,还有漫长的淡淡思念。
附中东巷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汇丰、鸡肉卷、紫菜包饭、小面、鸡蛋灌饼、烤冷面、各种各样的饰品店、服装店、还有五颜六色的袜子、可以蹭无线网的饭店,想想都觉得太美好啦!
还有什么难忘的小事呢?
是每一年的新年放在书架上要交换的五彩缤纷的礼物;是大家一起包饺子的跨年夜;是一次又一次的比赛和成长;是打开闪光灯呐喊的运动会;是晚读时间给过生日的同学点蜡烛唱歌的时光;是让大家捧腹大笑的模仿秀;是张志刚老师的“做操和高考”的名言;是有你,有我的盛夏。
每一天都很快乐,很耀眼。
高中的时候走在东巷里会有一种在自己地盘上的安全感,觉得自己很霸气,很威武。上了大学后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回到呼和浩特,独自重游东巷。这一次,竟有了“近乡情怯”的感受,心里隐隐忐忑,也感受到自己不再属于这个地方。即使走着同样的一条路,可自己就像被一道隐形的屏障隔开了一样,从未想过竟会是这样的感觉。我这才真正觉得我已经离开附中了。以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像一场梦。后来,我真正属于那里了,我努力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把每一件美好的事情都记下来,用心感受当下的每一个时刻。很快,我离开了那里。如果现在问我对附中的感受是什么,我依然会觉得有些陌生,依旧像一场梦。可是跟之前不同的是,现在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虽然“陌生”和“归属”这两个词很矛盾,但的确是这样。
十七岁是什么?是爱、温暖、自信、青春、勇敢,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
我爱那些美好而闪亮的四季,我爱那些意外的惊喜,我爱那些平凡的小事带给我的感动。感恩我的附中教会我爱。
特日格丽,蒙古族,来自北疆边城二连浩特市。2015年毕业于二连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同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蒙古语授课部,就读于额尔登乌拉老师所带领的四班。在校期间曾任职蒙古语授课部学生会第35届食堂部部员、班级学习委员、班级生活委员等。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2018级蒙古语言文学系,任蒙古语言文学系第25届学生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