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校庆华彩附中记忆 → 正文
附中记忆

“附中人讲附中故事”系列 | 马维良《记附中发展史上辉煌的十年》

[日期:2023-09-21]     点击:[]次    

附中是师范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在师大附中历届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在附中的历史上,老一辈附中人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片忠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为附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永远值得附中的后人们尊敬怀念。作为一名教师,我曾有幸在附中工作了21年。在这21年里,最使我难忘的是1984年至1994年的10年。在这十年期间,附中师生员工在以阿拉坦、王淑媛、斯琴照日格图等主要领导为首的三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谱写了一段值得自豪的历史,开创了附中发展史上一个辉煌时期。

1984年,学校首次提出了把附中办成具有时代精神、地区特色、民族特点的自治区一流中学的奋斗目标。随后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明确了“一严、二改、三全”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严治校;不断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附中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依靠制度全面加强了各项管理;实行了人员岗位责任制,年级组目标管理责任制。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聘任制;开办了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制定了《附中改革方案》、《1985-1987附中发展规划》、《1989-1991附中发展规划》;重申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德为先导、学为中心、体为后盾,缺一不可”;规定了教学的起点以中间为宜,教学的重点以后进生为主;采取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开展各种活动的方法,开始了“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所以,经过全校师生十年的努力奋斗,附中取得了建校以来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民族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学校”。

12C5D

1994年田径运动会

建设一支思想境界高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乐于牺牲奉献,教育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附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那十年期间附中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学校首次制定了“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八字教风,制定了“教师工作规范”,坚持开展教育评估活动、“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定期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学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组织新老教师结成教学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选送骨干教师到各级各类学校离职培训;组织老师分期分批到北师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名校参观学习、座谈取经;按政策做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实行倾斜政策,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评聘称职,评选先进,分配住房,工资晋级优先考虑班主任、蒙授教师。而且,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持久工整,使老师们服气、满意。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附中的辛苦没有白费,不仅一批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了起来,成了各学科的教学骨干,而且那时绝大多数老师都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为学生的成长昼夜操劳,为学校的发展情愿多干。应该说,附中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和老师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分不开的。

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学校提出了要体现四个最佳结合,即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最佳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最佳结合,教书和育人最佳结合,理论和实际最佳结合。总的要求是,教法改革要有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质量。采取的措施是抓试点,带全局。在实践中,老师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进行探索,创造了“下水作文教学法”、“竞赛激励教学法”,开展了“自学辅导实验”、“阅读教学实验”、“掌握学习方法实验”。这些改革实验,由于坚持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扭转了“重讲课、轻自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自1985年起,附中按照教育厅的要求,成立了劳技课教研组,配备了专职劳技课教师和专用教室,购买了缝纫机、锁边机、常用无线电工具、万用电表等设备,先后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中分别开设了烹饪、缝纫、自行车修理、手工手艺、手工编织、照明电路、花卉栽培、无线电常识、家用电器维修等劳动技术课。劳技课的开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实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劳技课开设较好,自治区教育厅于1989年、1991年、1992年三次在附中举办了全区劳技课教师培训班和劳技课现场观摩会,充分肯定了附中劳技课所取得的成绩。在开设劳技课的同时,附中劳技课教师还参加了自治区劳技课教材的编写工作。有些教材已经出版发行,并在全区中学投入使用。为自治区各中学推进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5F904

师大附中四十年校庆

附中历来重视体育工作,1984年以前已经形成了体育教学严谨正规、体育活动活泼多样的好传统。1984年后,学校增加了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翻修了田径运动场,扩建了篮球、排球、足球场地,添置了多种体育教学设备。在抓好常规体育教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能达标工作的同时认真抓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运动队的训练。在全体体育教师的辛勤工作下,这一时期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建校以来的最佳成绩。1985年,附中被内蒙古体委,呼市体委命名为“田径传统学校”。1988年,被教育厅定为全区10所试招高水平运动员学校之一。此后,在教育厅举办的6次全区双校(传统校、试招校)田径比赛中,附中代表队获1次团体第一名,2次团体第二名,1次团体第四名,2次团体第五名。由于成绩显著,附中代表队还2次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北方地区“长城杯田径邀请赛”,团体成绩分别为第六名,第七名。1987年、1991年、1993年,附中3次被教育厅评为“自治区优秀田径传统学校”。1989年,被呼市教育厅评为“体育验收优秀中学”。

自建校起,附中就是一所蒙汉合办的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牧区蒙古语授课班又是民族教育的重点。为了办好牧区蒙授班,附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入校时存在的基础不扎实,知识面较窄,不习惯过集体生活,学习不专一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有:重视师资配备,选派事业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蒙汉教师到牧区蒙授班任教;在学科教学中有意放慢教学进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避免煮“夹生饭”;配合教学重点,举办专题讲座,紧扣学习内容,开展课外活动;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抓好入学教育、学习教育、成才教育、毕业教育;开设英语、日语选修课,为学生出区上学创造条件;果断决策,大胆改革,创办蒙授英语班,为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形式的少数民族外向型人才奠定基础;建立与家长通信制度,按学期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维修教室,配备好的课桌课凳,另设图书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办好伙食,增添寝室设备,改善住宿条件,设了专职大夫、生活指导教师,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旅游,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蒙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牧区蒙授班逐步形成了“勤奋学习、尊师守纪、团结文明、立志成才”的好风气,育人成绩十分喜人,历年的高考升学率都达到了98%以上。

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984年,附中专门成立了政治教育处。此后,又规定了“勤奋向上、团结文明”的八字校风;提出了“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文明做人”的育人指导思想;邀请著名词作家火华、著名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创作了《内蒙古师大附中校歌》;实行了年级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内容是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抓好《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实施。在教育的形式、方法上,学校注意将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并围绕育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活动思想性强,形式新颖,兼有知识性、趣味性,很受学生欢迎。应该说,这一时期是附中学生工作最具特色的时期之一,也是教育效果最为理想的时期之一。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1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回师大工作。但眷恋附中之情,至今犹存。当年附中师生的创业情景,也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19949月,附中举办了40周年校庆活动。应附中领导之邀,我用4个月的业余时间,义务完成了18万字的《内蒙古师大附中志》主体部分的撰稿工作,表达了我对附中的一片心意。今天,我热切期盼着附中能够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18FD8

作者简介

马维良,汉族,1952年生,山西省清徐县人。1969年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师院附中任教。曾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工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委员、校长办公室主任。1985年,任附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学生工作。1987年,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社会兼职有“自治区高中德育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