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由汉语授课部、蒙语授课部、国际部三部组成的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中学。自1999年起,我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并设专职人员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呼市地区首批设立咨询室的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组织管理
心理辅导室为学校学生处下属机构,以专职辅导教师和全体班主任老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由党总支副书记乌仁图亚、学生处主任张志刚分管落实。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及考核、培训制度,有相应的学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二、教师情况
我校共有三位心理健康教师,均为专职教师。
刘岩松老师还发起组建了“呼和浩特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并担任副会长。同时,他还担任“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特聘专家。
郭珏老师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证,全国首批箱庭(沙盘)治疗师(高级)证,现为内蒙古应用心理协会理事、内蒙古心理学会会员。
发展教师辅导员40余人,参与年级具体问题管理。
三、辅导中心的日常工作
我校于1999年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有专职教师负责,有专用场地(心理咨询室一间约28平米、心理活动教室一间约40平米)和基本设施;有工作制度,运作正常。学校于2011年又增设了蒙语授课部心理咨询室。现全校共有两个咨询室,都设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咨询室布置宁静温馨,并配有计算机及心理测试工具。专职教师定期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或交流。经常性地开展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校本培训。
咨询室接待学生及家长个体咨询、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心理学兴趣小组、创设并维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为学校广播及宣传专栏组稿、积极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参与青年教师培训等等。
学校心理辅导室做的宣传工作,一是正面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相关知识、规律、方法,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是抓住一切机会,切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如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来访者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四、工作特色及成效
第一、民族特色
我校是一所由汉语授课部、蒙语授课部、国际部三部合一的窗口学校。蒙语授课部的学生、汉语授课部的学生和国际部的学生不仅语言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环境也有差异。为此,对蒙语授课部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班级集体辅导中,多安排本民族教师组织指导。
第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
专栏涉及了心理辅导的概念、 任务、 原则、方法以及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分析,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师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2、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专题广播。
广播内容除心理健康知识外,还包括一些富有哲理的配乐散文、心情随笔、小故事、专题演讲等,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热门话题的专题讲座。
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讲座信息量大、针对性强、互动性好,往往能收到极好的普及与宣传效果。我们针对高二同学中异性交往较普遍的现象进行《异性同学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的讲座,针对高三同学开展《高考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何应对考试焦虑》、《应试技巧》、《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等讲座,效果很好。
我们还广泛征询同学们的意见,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比如:《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安排闲暇时间》,《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父母是否理解我》,《如何与人交往》,《性及身体发育》、《学习缺乏动力怎么办》等。
除了本校心理辅导教师承担大部分讲座任务外,我们还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做主讲,比如我们曾邀请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博士、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郑莉君教授、 内蒙古社会心理学会阿尔泰会长、 呼和浩特市教科所教研员张建根老师等到我校举办讲座。我们有时也利用现有正式出版的音像资料,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在呼市及周边地区进行讲座。包括:四中、十四中、土中、二十六中、纺织学校、经贸旅游学校等,对呼市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0471-6291343)和心理辅导专用信箱,为那些希望得到心理辅导但没有勇气走进辅导室的同学提供另外一种选择。同时,热线的开通也极大地方便了其他咨询者。
5、在学校网站建立心理辅导网页,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宣传。
根据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以及网络的特点,我们在学校网站设立的《心灵驿站》网页,设有以下栏目:
心理视窗;青春之门;我是谁;八音盒;成长小贴;交流地带;幽默晴空;青青蔷薇。
网址:fz.imnu.edu.cn/sdfz/mind_station/index.asp,由于学校网络服务器的问题,另设咨询专用电子信箱:381306711@qq.com ,咨询专用电话:6291343
6、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我校于2009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授课年级为高一年级。由于我校是由汉语授课部、蒙语授课部、国际部三部组成,我们特使用符合我校特点的校本教材进行授课。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成为学生极为喜欢的一门课程。在现行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尽量安排学生活动,每节课都安排了学生分享与讨论的时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除心理小游戏外,课堂上还安排了心理情景剧、 富有哲理的动画小短片、 小说等。上课地点也常选择在室外,如背摔、突破重围、风雨同舟、解开千千结、盲行等。
针对学生分科的情况,开设分科指导课程,通过讲解、测试等,让学生更理性的进行文理分科选择。
7、开展集体心理测试。
我们曾对部分班级进行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SCL-90等人格测试,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我,班主任也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高考后我们为高三同学进行了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测试,为学生们填报志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我校拟大面积开展学生心理测量,为学生心理档案提供科学数据,以便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8、组织学生心理学爱好者兴趣小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进行拓展训练。
9、以公开信的形式向教师、家长、学生宣传介绍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从不同角度向他们介绍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内容、形式、方法以及解决的问题。
10、经常接待媒体记者来访,介绍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第三、发挥广大师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教育如果不能到达人的心灵,就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重视发挥广大师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师生的参与的:
1、建立心理辅导专栏编写小组和心理辅导网页维护小组。招募学生志愿者,负责专栏的稿件征集与定期更新,以及网页的设计更新与维护。
2、开展全校范围的专题征文活动。这不仅可以加深师生对心理健康意义的了解和思考,还可以为心理辅导专栏、网页、专题广播提供部分稿件。
3、成立心理辅导兴趣小组与互助小组。既便于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也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以由此加深对心理辅导的认识,完成“他助-互助-自助”,更好发展自我。
4、在班级板报中增添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
第四、与班主任联合,进行专题实验。
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学校心理辅导室与班主任刘瑞军老师共同开展了“中学生成功素质培养”专题实验。
第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校及有关机构协作,共享资源。
第六、积极参与“十一五”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沟通结合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也是我校“十一五”规划的一项主攻课题。心理教师积极参与此项课题研究,多次 针对家长开展讲座,如针对家长平时教育子女比较薄弱的环节,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进行了题为《架起沟通的桥梁》的专题教育报告。让家长们听得进,学得来,做得到,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第七、取得的一些成绩。
2006年5月,我校被评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刘岩松老师被评为“全国心理辅导‘辅导之星’”、“市先进德育教师”。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呼市德育先进示范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校园”等。郭珏老师被评为“德育课题先进实验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2012年我校被自治区文明办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