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校在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围绕“民族团结”核心目标,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教育与实践、文化与素养的深度融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政引领与红色传承,夯实团结思想根基
以“思想铸魂”为核心,通过思政课、仪式教育与红色研学,强化师生对民族团结的思想认同,筑牢精神纽带。

开设“开学第一课”专题思政课:校长刘绪才面向全校学生讲授爱国主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理论宣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

举行主题升国旗仪式: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升国旗活动,以庄重仪式激发师生民族团结情感。

组织红色研学实践: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共筑团结基石”活动,带领校本选修课学生走进乌兰夫纪念馆,通过跨学科融合课程深化民族团结认知。


开展宣讲团联动活动:我校北疆哈林鸟宣讲团赴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与“小红马”宣讲团开展“探寻团结根脉,大手拉小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推动宣讲力量协同,扩大教育覆盖面。本维度活动以“理论+实践”模式,让民族团结思想从课堂走向生活,切实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
二、主题文化与美育融合,丰富团结活动载体
以“文化润心”为思路,通过校园文化创作、跨学段互动与艺术展演,让民族团结教育更具感染力与参与度。



开展主题黑板报创作: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团结新蓝图”黑板报活动,学生以笔墨传递团结理念,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举办跨学段美育活动:我校学生与内蒙古师大附属幼儿园70名小朋友共同开展“大手拉小手,共同迎国庆”活动,通过共升国旗、同唱一首歌,以温情互动传递团结力量。


举行阳光舞台主题展演: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演,以艺术形式展现民族团结风采,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与美育的融合,让民族团结教育从“说教”变为“体验”,有效激发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讲团结、处处见团结”的校园氛围。
二、语言文字建设与宣传推广,强化文化自信团结
以“语言赋能”为抓手,通过赛事比拼、教师示范与多渠道宣传,以语言文字为纽带,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团结。


斩获语言赛事佳绩:组织师生参加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中小学汉字听写大赛暨第七届教师规范汉字听写大赛,学生获总分第一、教师获三等奖,彰显学校“以赛促学、以字育魂”的语文素养培养成效。


教师获语言类荣誉:孟庆华老师在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优秀教学课例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白塔娜老师在陕西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基地校普通话朗诵中斩获全场最高分,展现教师硬实力。

制作推广普通话宣传视频:推出全国第28届推普周《内蒙古师大附中北疆哈林鸟宣讲团——推广普通话 我们同行》视频,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




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大屏幕等载体,持续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与推广普通话内容,扩大活动影响力与覆盖面。
语言文字建设与多维度宣传,不仅提升了师生语言应用能力,更以语言为桥梁凝聚文化共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
本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我校通过“思政引领、文化浸润、语言赋能”三大维度,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有效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校园落地生根。未来,我校将持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常态化开展相关活动,推动校园民族团结工作走深走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